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枝奇葩。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内涵极其丰富,形式多姿多彩。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阴阳变易、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呈现,同时,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积淀的艺术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书法创作从最初的那种相对单一的格局发展到今天多种模式互动共存、艺术形式多样、内容思想多元的局面。当代书法艺术总体上分成了守成、创新和流行三个流派。守成派认为: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叠加,同时也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而然的变化。他们对经典主流格外关注,重帖抑碑,强调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由于其视觉造型是一种经过反复检验的成熟造型,所以容易为大多数人接受,故其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主流 近年来,西子墨客在书法创作中基于对笔法演变以及对笔法控制线条质感作用的清晰认识,开始站在源头上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笔法体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线条语言。从他的行草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尤其是笔画中段,沉稳有力,哪怕是细微之处,也绝不轻易掠过。奔放而不失精微,其源自魏碑的笔法所产生的独特线质是形成其书风朴厚凝重的本质因素。他的智慧成就了他书法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古拙朴茂,气格高迈,坚韧厚实,意味深远。如同诸多艺术大师一样,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独特的个性因子成就了他鲜明的个性书风。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其核心在人。书法艺术水准的高下,说到底是人格精神的体现,它包容了作者的全部文化构建和艺术修养,显露了智者的匠心和诗心。西子墨客能把书法置身于当代文化大背景中进行认真思考,不断拓展着对书法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