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林理明:尽心尽力,从现实生活出发
作者:林理明 转贴自:诗词是我业余爱好。七十年代受教于江南大诗人陈山先生。文革被受审期间,开始学写诗词。当时身边唯有毛泽东选集,还有毛主席诗词手抄本作为学习参考范本。因人生失去自由,环境恶劣,所以在我激愤的心情促使下,结合所见所闻的感触和情景,写下了一百多首所谓诗词,并暂定为“半山新声集诗词稿”。 点击数:1524
诗词是我业余爱好。七十年代受教于江南大诗人陈山先生。文革被受审期间,开始学写诗词。当时身边唯有毛泽东选集,还有毛主席诗词手抄本作为学习参考范本。因人生失去自由,环境恶劣,所以在我激愤的心情促使下,结合所见所闻的感触和情景,写下了一百多首所谓诗词,并暂定为“半山新声集诗词稿”。可惜这本稿子被抄家不知下落。有幸的是,;意外发现在另笔记本中留有几首,或许自已认为较得意的作品。如,《金缕曲寄老于部柏寒》,《卜算子超山咏梅》,《浪淘沙冬望孤山》,《如梦令山鹰》等。 改革开放后,八三年十月,有一天我的邻居缪万扬居士,偶尔谈及倡议筹备创办梅屿呤社,要我共同参与组建。我也算是组建《梅屿呤社》成员之一。86年月10月,该社改名为“浙江省之江诗社”。并成为浙江省之江诗社第四届副社长。故有机会结识了徐通翰 ,(浙江省之江诗社第一届社长)洪凌源,王漱居,郑少梅,周友生,顾问戴盟,叶元章,叶玉超,徐元,戴维朴,张雪风等吟长,诗友。他们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朋友。在诗词探讨中相互切磋,这对提高我的创作水平帮助很大。 这一时期的创作内容,主要歌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祖国繁荣昌盛,人们所表现出高度热情和良好精神面貌,有可歌可泣的感时而发的作品。如《抗非典》,《爱心献给汶川大地震记事》,《沁园春葛洲坝颂》,《水调歌头神州六号载双人飞船上太空》,《望海潮北京奥运腾飞》,《为上海世博会作》,《青玉案世博会黄浦江畔之夜》等。 多年来,经过实践和体验,始终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有感而发,不无病呻吟的创作态度,在求索中尽可能做到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三结合,并深入浅出,使群众一读就明白的作品。虽然与自己要求距离相差甚远,但已尽心了! 这几百首逐年积累的诗词,将近半数已发表刊登在各书刊杂志上。至于出书本人未曾想过。去年九月整理打印成册,赠送原杭钢党委书记柏寒老同志,诗人王漱居,郑少梅,陈颖光等名家,以求赐教,后来几经老同志和友人的热情支持与帮助下,终于定稿付梓(基本按编年),呈诸读者。 为该书的正式出版,著名学者诗人艺术评论家关伟先生,不辞辛劳,欣然命笔为我作序,以及先后有王漱居,郑少梅等书画家分别为该书题字作画,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学识浅薄,书中缪误在所难免,希望提出宝贵意见,并予赐教指正。
林理明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八日于杭州闲心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