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来的中国工笔花鸟画,经历了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创造性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画家从自身出发,做了一些观念、媒材与技法上的尝试,也由此形成了以不同地域特点与个人风格为代表的工笔花鸟画风。在这些不同画风的实践者中,关大玉是近些年中国画坛涌现出来的成绩斐然的工笔花鸟画家。他的作品既得传统工笔画的精致明丽,又有文人写意画的雅逸清疏,苍莽雄俊的个人风神,在同一风格类型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六十年代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人,大专文化关大玉,随着他的作品在全国七届、八届美展、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览上多次获奖,关大玉在工笔花鸟画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渐渐为美术界所关注。近年来,关大玉进京赴中央美院深造,埋头于创作实践与对作品内在意境的深入探索,形成了富有自身艺术个性特色的风格样式。他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得到了很多前辈与同代画家的鼓励、认可与肯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进入了其艺术创作的风格稳定期,他在艺术之路上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关大玉的工笔花鸟,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他能从工笔画的细腻雅致之中捕捉到那种灵动鲜活而不乏阳刚之美的气质。他的画既有严谨的学院派功力又具源自于内心的个人创造,这使得他的作品兼具宋人写生传神的院体风格与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的放逸冷隽。如关大玉的近作《鱼荷图》长卷就带有这样的意境。画面上荷花荷叶的勾线与罩染,显示了关大玉对于传统技法掌握的扎实功底,而湖面上雾气的处理则采用了工写结合的手法,呈现出一种视觉效果与画面意境上的双重张力;从画面局部到整体氛围,都不难看出关大玉在创作时,其内心状态是很“静”的,这种“静气”在青年画家中实在难能可贵。
静气的修炼本是一个长期省思与积淀的过程,除了勤奋的苦练,还要有对于画面背后文化境界的思考和参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禅宗思想有比较深入透彻的理解与钻研。在古人的画论里,对于“静”的阐释不胜枚举,如古人总结出的未动笔前要“兴高意远”、已动笔后要“气静神凝”的从画之道,以及“澄怀味象,静观万物”的观察体验方式。关大玉的工笔花鸟,得其“静”而追现其“动”,在清冷幽散的氛围里把握到了一种跃动的生机,也呈现出一种典雅凝重的永恒感。这一点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是十分难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