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藏趣逸闻 | 艺术投资 | 鉴藏知识 | 藏宝名家 | 大众论坛 | 名家专栏 | 藏宝展厅 | 艺人艺语 | 收藏资讯
藏宝市场 | 影像艺术 | 作品展览 | 当代艺术 | 艺术新闻 | 名家访谈 | 名作推荐 | 推荐媒体 | 展览评论 | 推荐画廊 | 艺术分类
访客您好,欢迎访问藏宝艺术网。今天是
 艺术动态 >   返回首页 >  艺术动态
德州有个“毕加索”——李状与他的意象国画
更新时间:2015-1-20   【字体:

关键词:德州;“毕加索”;李状
[摘要]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并在世界美术史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中国民族绘画体系,而创新是一切艺术创作成功的基本要求和艺术家长期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
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3月10日讯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并在世界美术史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中国民族绘画体系,而创新是一切艺术创作成功的基本要求和艺术家长期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

    德州市就有一位在中国画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追寻自我的画家——李状,他1963年出生于夏津,毕业于北京艺术设计学院,目前在德城区继续进行艺术创作外,还从事商标包装装潢、工艺设计等。

    李状自小喜爱绘画,几十年来,探索意象国画一直是他所坚持的艺术理念,将中国画艺术与毕加索、马蒂斯等西方现代派大师的艺术主张融为一体,为自己的画风开辟了一条走向兼容整合的新路子,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内心艺术世界。 “自我”和 “独特”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运用的还是中国传统的笔墨语言。李状深知只有把根牢牢地扎在中国传统这片沃土上,艺术之树才能茁壮成长,在绘画创作中不管如何创新,始终不离传统的笔墨纸砚。他用现代的艺术思维和多年设计经验中的构成、肌理、点线面的结合以及山水画中的表现技法及书法用笔,并借鉴西方的优秀绘画元素,最终形成了兼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融合的绘画风格。

    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渗透在艺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李状的意象国画表现的就是用东方笔墨的原始构架,结合西方绘画的意识流和理性精神更将之提炼升华出来的产物。他总是将自己的意图鲜明而坚定地表现在画面中,从现代思维、观照传统的切入点入手,融会西方抽象绘画的语言来重新构造出中国画的造型体系,伴着理性的思考铺陈开来,使整个画面有一种想象的张力,诠释着他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与追求,笔墨率真和雅趣。这种大胆的想象是他一直所追求的,同时也带给画面前所未有的分量。

    意象中国画的创作主要是以我国人文环境为根基的前提下所表现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李壮的意象国画表现的就是意中之象。所谓意象,是 “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是客观事物反映到画家的主观意识里面,并经过一番处理的影象,同时也是画家主观的情感、创作手法和客观事物的统一体。李状将 “意象”表现手法尽情发挥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近期所作,作品思想进入一种理性的成熟,更彰显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其画作洋溢着浓重的自然气息,运用构成手法,通过画面中的人物与花鸟鱼山那似有形又无形的意象表现,表达了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那些看似简单的片断记录令人惊讶,概括而又写意地将他对于生活的印象用水墨表达出来,用放松的、自由的心态,把创作主题的情感体验里最细腻、最微妙的东西调动出来,他轻松地将人物和生活状态一一呈现出来,同时留给人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觉思考,表达出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李状是一位勤奋的艺术家,他勇于尝试和实践,具有艺术革新精神,创作出独特的画风,行走在人的个体对客观世界的内心体验中,在画面上把握着“似与不似”的中间地带。 “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越古人理法之外不可。”绘画本身就是创造性的艺术,中国绘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传统与创新。李壮常说,古往今来,凡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和贡献者,无一不是在创新中得来。面对传统与创新,重要的是要学会反思,除了反思,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不断地学习传统、博学众长,才能自成一家,才能不断创造出更新的自我,这考量的也是自我认知的一种勇气。( 纪晓 井璐)
新闻热线:0531-82068800 新闻邮箱:sdcecn@126.com

鱼在树上飞——读李壮的画有感
编辑:崔光宇 来源:德州新闻网 时间:2012-09-20 09:39 [打印] [大 中 小] 论坛 微博
    鱼在树上飞,之于他人,是白日做梦;之于李壮,却是心灵的写真。这个长相憨实的人,内心像一口深不可测的井,不时跳出异常的鱼来,让我们刮目。
    鱼在树上飞,在李壮的画中,不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事实。按照常人的想象,这样的事实,如果得以成立,那么李壮的树必定泡在迷离的水里。事实上,李壮的鱼已经与水脱离了关系,几乎成了其美人孤独与饥饿的工具。在美人与鱼相看两不厌的境遇中,李壮以变构中的同构,令感性的线条获得了智性的尊严,让智性的笔墨充满了感性的魅力。看看美人的小嘴,再审视一下鱼儿的吞吐,不难发现:远距离的想象与近距离的硬扯,是那么地妥贴,又是那么地如胶似漆。按照审美的惯例,前者容易带来涤荡人心的陌生,后者容易滋生独辟蹊径的生涩。
    无论前者抑或后者,均易被常人误认为是想象的暴力所致。这样的笔墨,在荒诞诗人余怒那里是强指,在第三代诗人欧阳江河那里则变成了强抒情。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勾联在一起,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攀上了亲戚,你说神奇不神奇?我之所以回避用这样的字眼来指认事物与事物的关系,就是想在与自我的争辩中,努力恢复李壮书写的本相。一切都乱了,这是人们对李壮书写的第一判断;一切都丧失了原有的规定性,这是人们对的李壮书写得出的初步结论。在我看来,鱼在树上飞,这种异常现象,能够在李壮的书写里变成寻常事实,是缘于其有一颗无界的心。迷信科学的时代,科层化的思维,给人们的行为插上了形形色色的篱笆。篱笆之内,篱笆之外,老死不相往来。李壮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它们乱点鸳鸯谱。没想到貌似好玩似的无心涂抹,竟将其变成了一个艺术上的“红娘”。在“红娘”眼里,无界不是越界,而是四海之内皆兄弟。鱼是,鸡也是。所以,李壮的鱼在画中必有美人相伴,因为美人如水,是水。于是,突兀的鱼不再突兀。鱼儿离不开水,是硬道理,也是生活常识。
    于此,我似乎明白了:李壮的书写为什么反对平铺直叙和面面俱到?大概他以为 1+1=2的叙述太过流畅,不如1+1=3的叙述容易歧路亡羊。苏格拉底说,美是困难的。这样的审美分众,虽舍弃了登堂必要的路径,但没有放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前提。李壮的聪明之处,莫过于此。不了解毕加索的人,可能以为李壮的用笔过于生硬;不了解中国画的人,可能认为李壮的线条类似涂鸦。殊不知,中国画的本质是写意,传达的是性情,而非现实。如此,再来指责李壮书写的元素过于破碎,抑或不完整,就真有点不解风情了。存在的总是合理的。只要坚信这一点,我们就能走入李壮的内心。
    鱼在树上飞,李壮使用的是加法。元素的叠加,增加了其笔墨的厚度,同时也粘连了人们的视线。貌似变形,实为常识性的追认。本想以堵塞的形式酿造美学的车祸,结果带来的却是非学术性的围观。这是其始料不及的。日常生活中,李壮是一个沉静之人。不善言谈却擅联系。我与其只是在一次官方组织的采风活动上偶遇过一次,没想到仅过了数日,他就携带自己的画作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艺术家的孤傲,似乎与他扯不上关系。反观他的书写,给人以“兔子急了也咬人”的感觉。他企图将某一质素推向极致,让我们看到一种彻底的美。在常人眼里,国画多是艺术家胸中块垒的释放。意味深长的东西,必半掩琵琶。然而,其浓抹的色彩,俨然乡下娶亲的锣鼓,太过喧嚣。你可以说这是对中国性元素的坚持,也可以说这是对中国性元素的破坏性使用,总之,由于压抑过久的缘故,李壮不得不通过点线的大胆私奔,来生产偶然和意外。他的点从来不主动交待个我移动的背景,他的线也从来不迅速展望个我生成的前景,只是在当下强行对话,只是在当下发生暧昧的关系。他的笔墨有的是照顾,少的是顾忌。这一方面表明,李壮是一个天马行空、却又脚踏实地的人;另一方面也坦白了他是一个内心极度荒凉的人。越是这样,他越想融合更多的事物,让举目无亲的异乡感演变成返乡的趣味。女人是故乡,树也是。想到此,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格式
    (李壮,1963年生,夏津人,现代抽象派画家;格式,德城区文联主席,诗人、评论家。 )

 

 

 

  • 上一篇文章: 重建个体化感性品质的努力
  • 下一篇文章: 真实与朴素:在生活中反映时代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
    备案号;京ICP备080465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