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藏趣逸闻 | 艺术投资 | 鉴藏知识 | 藏宝名家 | 大众论坛 | 名家专栏 | 藏宝展厅 | 艺人艺语 | 收藏资讯
藏宝市场 | 影像艺术 | 作品展览 | 当代艺术 | 艺术新闻 | 名家访谈 | 名作推荐 | 推荐媒体 | 展览评论 | 推荐画廊 | 艺术分类
访客您好,欢迎访问藏宝艺术网。今天是
 市场观察 >   返回首页 >  市场观察
《北京雪》表现了艺术盛染力
更新时间:2014-4-17   【字体:


  谢先生的雪景,尤其是观赏他的《北京雪》精品时,常常生出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此刻,我面对的似乎不是雪景画作,而是道德高尚,学问渊博,仙风道骨的古代贤人,因为它传导给我一种俊秀、高洁、静穆、祥和之美。
  静穆本来是用来形容气氛的,表达的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空间美,如某种场合安静而庄严,便可称之为静穆。这种场合往往需要各色人等的特定行为密切配合,有着复杂的文化内涵。那么,谢先生的一幅单纯水墨雪景佳作,怎能给人以静穆的感觉呢?似乎不可思意,却是我们的实感。他的晴雪图作不但如此,也能给我安静与庄严的感觉。究其原因,根在意境,一种朴实无华而饱含珠机的意境,一种神态慈祥而英气盖世的意境,一种不动声色而威严万钧的意境,一种无须表白而正气浩然的意境。现是图,心情激荡,禁不住要咏叹唐诗宋词。这明显有别于那种单纯表现静谧的水墨雪景,而静谧正是唐宋元明清水墨雪景共同追求的主题。
  谢氏雪图主画晴雪之景。无论原作与图片,均绘积雪,取其静态美,未见有人画飞雪,着意表现它的动态美。雪花在空中飞扬,共状变幻莫测,其行飘忽不定。若用反衬法,如何留出神似雪花的白地?工笔细描或许可以画出雪的神态,但画一片两片尚可,若满纸雪都用工笔描,出其画之碎之板,恐怕难以入目,故未见工笔细描雪图者。既然传统反衬法难以胜任,工笔细描法不堪重负,而雪之美不可替代,画家们能不挖空心思没法表现吗?于是,当代有人试验过洒色法,即用排笔蘸白色颜料洒在画好的山水画上,覆盖上一层稀疏的白点,以此象征雪:又有人试验过退墨法,即作画之前允将矾水洒在宣纸上,凡有矾点之处,墨过而不留迹,因而空出白点象征雪花。也有先画山水而乘墨水未干之际洒以盐水或洗涤剂点,利用它们的去污性能推移墨迹,空出白点的。这些画家虽然绞尽脑汁,精神可嘉,画面却并不漂亮。关键是矾、盐、洗涤剂一类化学物质作用下的白点,由于没有笔触,缺少阴阳变化,使人感到它们均浮现在画的表面,难以把它们联想成附着在地面或房屋或树枝上的雪。直正攻克描绘静态雪难关,画出空间雪美景者,到目前为止,只有谢举贤先生一人。
  谢先生爱画树。伟人曾说,男儿欲成大事,必须具有树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不知谢先生画树是否受过这句话的影响。即是受过,对树灵活性的理解或许有些差异。他笔下的树,固然有适应性、生命力皆强的特征,尤其是北国冬天的树,更是如此。但是,从谢氏树画中,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婀娜多姿与风流倜傥。谢先生画法与别人异。只见他抱吸清水,使笔毛膨胀如橄榄,改蘸墨种,就在水墨欲滴末堕之时,迅疾落笔于纸上,时而中锋慢点,时而侧峰横移,姿势如写擘窠大字的一句。积点成片,树枝生焉。总能给人以层层迭迭、明明暗暗、近近远远、影影绰绰的笔触感,其综合表现力和艺术盛染力,都优于排笔横扫、秃笔直忤式的泼墨。
  谢氏最成功的树作当属《北京雪》系列。这是他创作的系列之一,展出之初便得到极高评论,欲收藏者逼得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画这一题材,为求哪怕极小的变化,绞尽了他的脑汁。
  作为成名作的《北京雪》,由于受竖构图的局限,实际上不仅画了北国之树,还是松树、房屋等,主要是要强调“北京雪”的一景。

 

 

 

  • 上一篇文章: 默默奉献,无愧于这个时代
  • 下一篇文章: 谢举贤的画让国人一饱眼福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
    备案号;京ICP备080465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