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藏趣逸闻 | 艺术投资 | 鉴藏知识 | 藏宝名家 | 大众论坛 | 名家专栏 | 藏宝展厅 | 艺人艺语 | 收藏资讯
藏宝市场 | 影像艺术 | 作品展览 | 当代艺术 | 艺术新闻 | 名家访谈 | 名作推荐 | 推荐媒体 | 展览评论 | 推荐画廊 | 艺术分类
访客您好,欢迎访问藏宝艺术网。今天是
 艺术动态 >   返回首页 >  艺术动态
谢举贤是一位大画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位书画造诣都达到一个高度的学者更为准确
更新时间:2014-4-17   【字体:
谢举贤先生不但画画的好,而且书法写的也好,其笔法遒劲流利、古朴穏重、开阔舒展,自然和谐,点画劲挺秀逸,章法疏朗,意境高远雅静,亦难寻一点涩滞。在我看来,谢先生的书法能有今天的成就,这跟他长年籨事美术工作不无关系,谢先生在画画的同时更痴情书法,喜爱有加,因为喜爱,长年书写不止,乐在其中,由于乐于书写,便不受拘束,任性情流露,带出若干美来。与那类狂躁凌厉的书风大异其趣,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具有清新之感。在这样的艺术背景下,我们来欣赏谢举贤先生的作品,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他多年来呕心沥血,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知识修养,锤炼笔法的结果。
  笔者观览古今书法名作可谓多矣,因而今人的书法名作,其来路总是清晰可辨的,然而观谢先生的书法作品,却不敢轻易下断语。
谢先生的书风是卓然独立的。
  谢先生的草书令人生新奇之感。新奇无定则,法而非法,则书法己达到自由王国。诸君别误会,这种无定则与那种师心自用而胡涂乱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熟后求生,是苏东坡“精能之至,反造疏淡”之谓也。书家创作时已是心手相忘,纵意所如。不知书之为我抑我之为书,悠然而化,由技入道,则奇趣生焉。
  宋代著名书家黄庭坚论书诗谓:“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颇有见地地指出许多后人学习经典遗神取貌,缘木求鱼,终陷于难脱凡骨的尴尬境地。
  继承与创新共存。书法走到今天,创新十分艰难,但不创新,艺术何来?有些人为求创新而走得很远,新是新了,却没了传统,那还是传统的书法艺术么?创新而不失传统,是书法家面临的难题。谁能破题,谁就有成。谢举贤在继承与创新中间踏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尽管这条路弯弯曲曲,高高低低,但毕竟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且,从延伸的方向上看,等待他的一定是可喜的佳绩。
  谢举贤先生书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的是草书,笔势在性情趣驱动之下,变化灵动。不感到沉闷,不觉得呆板,能从线条的律动中获得愉悦。加上所书是王之涣的诗篇,读罢凝目远望,仿佛听到黄河水的湍流声,从远方传来,汇成一片优美悦耳奏乐声,一部丰富多彩的晨曲。观谢先生的书法作品,首先会感到书写的内容精彩,它们或道生活哲理,或谈道德修养,或绘自然风光,而且都有很强的时代感,总之,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由于字词对仗工穏,文采四溢,又能给人以精神愉悦。谢先生的文学品位很高,选择极严,对自己,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憨态”可掬,受到人们尊重是理所当然的。
  他用草书字体书写,字体因作品内容和用处不同而发生微纱变化,尽量做到了内容与书态势的和谐共振,交相辉映。虽然书写求变,却有统一风格。通观谢先生的书法作品,可以发现其书法有着这样的特点:轻松灵动,秀润散朗,庄重闲逸。
  可以说,他的书法作品就像一首歌曲,其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格言名句,其曲是古朴雅而又充满活力的草书。简言之,用笔的最佳效果应该是,笔画潇洒自然,吸引人的心目。就像春天园林中的花木,竞相开放,令人赏心悦目。中国书家从实践中得到启迪,是一种优秀的传统,谢先生经常书写,乐在其中。
  付抱石先生曾经说:“中国艺术最基本的源泉是书法,对书法若没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和中国一切艺术可以说绝弓姻缘。中国人在这相同的范围上面凝神静观,可以透过与生俱来的欣赏力而对这不同的笔画发生无限的境界,无限的趣味,无限的新意”。所以说作为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位对书法有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学者,这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一位著名的学者以“笔墨泛滥,文人匮乏”来表达当代书坛。但以赤子之心潜心于学问,醉心于书道的书画家依然为数不少,谢举贤先生便属其中之一。
  说谢举贤是一位大画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位书画造诣都达到一个高度的学者更为准确。谢举贤的书法造诣不仅得益于他辛勤苦练,与浓郁书风对他的熏陶也是分不开的。他的书法饱含骨气,极富线的灵动与质感,在盛载着当代人情绪的同时,悠悠诉说对古典的敬重,并流露出丝丝的空灵与玄虚,让观者感受到他和古人对话当儿的从容与悠闲,这正是谢举贤书法作品“耐”人寻味的地方。《论语》讲“默而识之”,《易经》说“默而成之”。谢举贤遵循着这些朴素的真理,依止了“板凳工夫”这个不二法门,在艺海中孤诣直往,旨归于智慧的彼岸,说他是学者型书画家当之无愧。谢举贤是在写书法也是在写学养,点线的流动中彰显出谢举贤特立独行的个性与高蹈心境。王僧虔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谢举贤书法作品的章法犹如走蛇龙筋,灵动不羁,一种英姿勃发的气韵迎面扑来。他的书法作品出入古法而深得先贤之神髓,培元固本而后一泻汪洋。观其书法犹如一缕山泉从石间流出,时急时缓,亦狭亦阔,且泻且回,若啸若吟,溢出汨汨清灵之气,其中毫无生硬的摆布,一切是那么自然流畅、刚健清俊。他的结字不似明清行草结字的强烈夸张,较为中和淡泊,点划精炼,用笔看似简单却又难度颇高,从而形成其平淡与简约的格调。他在用笔上既藏又灵,瘦劲凝炼而不显尖薄,顺畅而不失刚健。在笔画以及使转的过程中提按变化及用笔轨迹清晰明了、干净利落,没有含糊与过份的粘连,字与字之间的连笔既自然又显筋力,可谓柔中带刚、绵里藏针。
  他的用笔是中侧锋并用,侧笔的质感与张力感很强,丝毫不显点画的单一和纤弱之态。从谢举贤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窥到颜柳的用笔精髓,并巧妙地汲取了魏碑的拙扑与穷变之态,由笔锋的入纸运动和极具节奏的绞转,从而流露出极韵律、质感、空间感的美妙的书法线条。“骨丰肉润,入妙通神”,用这句话来注解谢举贤的书法艺术实不为过。谢举贤的作品始终给人一种亲切感,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引人入胜,使人沉浸在大美的享受之中。真可谓笔底生风,腕下传神。
  如今谢举贤已蜚声艺林,但他从来都不张扬,而是在艺海中潜心孤往。谢举贤为人坦荡、为艺真诚,不为名利所动。他以人民群众艺术审美精趣为出发点,创作出一幅幅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艺术品不仅仅是作者孤芳自赏的私物,他应该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只有这样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才能永葆青春。谢先生显然是做到这一点了。
 

 

  • 上一篇文章: 谢举贤:创新求发展是书画界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 下一篇文章: 【评论】 刘家良;让笔墨重新说话;艺术品满足对艺术的追求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
    备案号;京ICP备080465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