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藏趣逸闻 | 艺术投资 | 鉴藏知识 | 藏宝名家 | 大众论坛 | 名家专栏 | 藏宝展厅 | 艺人艺语 | 收藏资讯
藏宝市场 | 影像艺术 | 作品展览 | 当代艺术 | 艺术新闻 | 名家访谈 | 名作推荐 | 推荐媒体 | 展览评论 | 推荐画廊 | 艺术分类
访客您好,欢迎访问藏宝艺术网。今天是
 艺术动态 >   返回首页 >  艺术动态
徐杰书法说郛:书从晋唐来
更新时间:2014-9-12   【字体:

    徐杰,生于六六年代,但他在学书道路上的探索已经有30余年。初学《圣教序》,虽然有模有样,却总自觉得其皮相而已。后从赵孟頫入手,探寻前人是怎样理解王羲之的。这一临就是八年。从赵孟頫那里,他深刻领悟了用笔的执使转用之道,以及结体的欹侧向背之理。但是,此时的徐杰,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为摆脱赵孟頫的习气,他又重临《圣教》、《兰亭》,以及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杨凝式、米芾等古人佳作,在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追寻和探索中,徐杰书法完成了化蛹成蝶的艰难蜕变。
  徐杰书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曰古厚,二曰娴静,三曰博雅。
  徐杰书法的古厚,是他多年沉潜古人、浸淫濡染、胎息羽化的结果。徐杰习书三十多年,从古人那里取法的过程从未间断,从不敢抛开古人,信笔挥洒。数十年来,他临过的古人法帖有二百多种。徐杰之习古,以取法乎上为原则,大体上是以魏晋人为根干,以唐宋以后人为枝叶,重在追寻用笔变化的脉胳理路,而极力避开唐以后人的习气。故徐杰的书法,不论是楷书还是行草,用笔都极为沉稳厚重,笔笔到位,绝无虚浮。窃以为徐杰堪称当代“得笔”的少数书家之一。
  厚乃能古,古始能厚。习书之道,宗晋法王,似已成书界共识。然而许多人法王,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并未深刻理解二王法书那种不计功利、逸笔余兴的超脱精神,故得其形易而得其韵难。徐杰从古厚入手,寻二王之韵,可谓得书之正鹄。
  徐杰书法的娴静,充分表现在他对笔势、结体、章法和整体气息的处理和把握上。其用笔平实本分,并无刻意的夸徐和作态,更没有故意制造视觉效果的欹侧摇摆和伸腿挂脚;甚至也很少使用枯笔、涨墨、飞白、洇化等技巧。在章法上,徐杰能做到贯中有变,变而能贯,平正中见险绝。他不屑于使用那些拼贴、染色、做旧的小技巧,基本上是用纯白宣写字。张良的这种重内涵不重形式的艺术态度,充分体现了他的自信,以及娴静高洁的艺术追求。
  徐杰书法的雅致、闲逸,不是敛首低眉、故作姿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浃肌沦髓的冲和简淡,高蹈闲远。如果不了解作者,你可能不会相信是当代人的作品,甚至不像唐宋人的手笔,那分明是六朝人的感觉。
  雅逸这种东西,有时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因为它属于形而上层面,而不是形而下的技巧层面的东西。徐杰的各体书,都是托钵众门,集纳百家。典型的是他的楷书,他虽然遍临过钟王颜柳赵诸家楷书,然并非依榜某家某帖,而是在参得其精神之后,以自家面貌出之。其楷书不钟不王,不颜不柳,非赵非董,但又有各家的影子,用笔闲静从容而不失规矩分寸;不用勒形造势而自有仪态万方。徐杰注重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但这决不意味他忽视技巧、功力这些形而下层面的要素,而前者恰恰是建立在后者的扎实基础上的。
  雅出于博,博始能雅。徐杰喜读书、善思考。学书三十余年的过程,也是他不断读书和思考的过程。他读过很多前人的书论,而且总能从其中的片言只语找到精神关捩处,然后去指导自己习书的实践。徐杰没有正式地拜过师,他以古人为师,以时贤为师,以一切值得效法借鉴的作品和同道为师。我觉得,学书者面对古往今来的无数经典,恒有一“师”字在胸中,则无处不可学;而行跪拜束修者,倘胸中无“师”字,亦未必真有所学。
  徐杰的年龄尚在青壮,但亦入不惑,而且以他数十年来对于前人的追寻和参悟,以及由观千剑、操千曲而积累起来的自信,也应当进入“不惑”的境界。窃以为当前摆在张良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写出个人特色的时代风貌,换言之,亦即如何把个人特色和时代风貌完美结合。从这一点上来说,徐杰今后的艺术道路,仍然是“漫漫其修远”的。

 

 

  • 上一篇文章: 由兴趣到痴迷执着:墨韵拈趣
  • 下一篇文章: 徐杰先生书法点评部分摘录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
    备案号;京ICP备080465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