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讯,估价自有一套标准,而鉴赏又各有所好。商业路线和爱好无价的冲突,导致每一块石头的价格,乃至石头在收藏界的价值,都容易成为争议的焦点。奇石之美是抽象的、浑然天成的,对它价值的认可存在着超越人们思维惯性的部分。但正是这种不可复制的独特,才使爱它的人愈加对它着迷,使得每块石头的故事都那么动人。
 奇石产地:内蒙古玛瑙湖
什么是奇石?通过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之一“肉形石”,能大约领略到其风貌。这是一枚天然的玛瑙石,色泽纹理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东坡肉。“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很难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说到奇石,不能不提内蒙古玛瑙奇石《雏鸡》,这件奇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国家认证、由多位专家给出的惊人评估价为1.3亿元,“估价的标准是造型逼真,纹理奇特。” 然而,由于估价原则和鉴赏标准无法具体化一、细致而微,奇石在收藏界的位置,乃至于奇石定价的合理性,都成为受到许多人争议的焦点。那么这受追捧又受争议的奇石究竟美在何处,又价值几许呢?记者走访了弘燕奇石城、爱家收藏品市场奇石城、朝园市场等专售奇石的商场,探寻石商和奇石收藏者的石缘。 拣过石头 才了解石头就是朋友 “艰辛的找寻是玩石头必要的经历,如果玩石头的人只局限于买和卖的过程,那么他会错失其中最重要的体验。我在‘找石’的过程中就了解到了许多民风、民俗和传说故事,这些都是玩石头的附加值。”来自云南的王萍由于热爱奇石来到北京,在朝园市场开了一家专营奇石的“小石斋”。多年以来,每年四五月份她都要回到家乡云南,去江边拣石。 “怒江石头的石皮好,多为硅质岩,石质也好,以黑色为主,非常沉静幽雅。澜沧江多砂岩、石灰岩,硬度就差得多了。石种最多的就是金沙江了,颜色非常丰富、艳丽,这是因为金沙江沿路矿区很多。”说起故乡的水石,王萍眉飞色舞,她收藏的每一块石头都是自己经历艰辛拣来的,每一块都是珍贵与特别的。 王萍还记得第一次去江边拣石是在2005年,一行五人从大理到丽江,沿着金沙江考察了二十多天,遇到河滩就停下找石头,夜里投宿在沿路的村落,一共经过了二十多个村村寨寨。拣石的过程很艰苦,河滩暴晒,四十多度的高温,下午江风一来,河滩就像沙漠,飞沙走石、铺天盖地,让人睁不开眼睛。就是这样的苦苦找寻,王萍幸运“结识”了一个又一个贵如挚友的石头。她最珍爱的“无的”石的发现就是一个曲折艰辛又机缘巧合的过程。“无的”石在漆黑深邃的底色上,两只洁白的箭头平行相错而过,石体两面对称相应,带给人一种命运轮回的遐想,富于哲理与意境,是不可多得的美石。几年前,来到金沙江格子滩拣石的王萍在河谷里越走越远。时至正午,烈日当头,人困马乏,王萍决定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刚坐下去,王萍就被由于阳光暴晒而变得滚烫的石头烫得跳了起来,不经意地一瞥,黑石头上刚刚被坐过的地方露出了两条白色的石英纹路竟好似两只相错而过的箭头。王萍挖出石头举在眼前,石头的背面竟然是对称的,这令王萍欣喜若狂,疲乏顿时一扫而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