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俨然已如中国书画界的盖世武功秘籍。从今天开始,借着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在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亮相的“石渠宝笈特展”将用众多的宋元珍品,共283件故宫书画藏品成就文博界的一次重磅展览。毕竟这可是《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的第一次大型亮相。新京报记者专访故宫专家推荐十大必看国宝,听听这些国宝自己的“讲述”,它们的历史积淀以及鲜活的文明传承史。
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编纂篇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曾君告诉记者,如今《石渠宝笈》中书画藏品的收藏流传情况,由于计数单位的不同,对于各个博物馆内收藏数量很难有确切的统计,而在北京故宫已经找到的宫藏实物有千余件,“我们是将书与书画实物一一对应,需要特别严格的核对,包括尺寸、印章、题材等,核对了两三年才核对出千余件,还有一些没有核对完。”而为了此次“石渠宝笈特展”,故宫收藏的千余件《石渠宝笈》中的283件将分两批亮相。被称为故宫镇馆之宝的《清明上河图》则打头阵出现在第一期。
展览的两大场地武英殿和延禧宫虽然相隔有段距离,但每一个都各有精彩。其中武英殿内展出的是“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部分,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分皇室秘赏、重回石渠、考订辨伪三个单元,共展出82件(套)书画藏品,大多是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东晋王珣《伯远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都在此展出。与此同时,曾君还指出,除了宋元名画外,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宸翰首次集体亮相也是整个特展的最大特色之一。
而为了展现《石渠宝笈》自身的历史,延禧宫内则将焦点放在了“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上,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贮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五个部分逐次解析《石渠宝笈》诸编的内容与特征,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诸编著录的典型作品72件(套),其中图书善本十二册,《石渠宝笈》所用宝玺十五件。
《石渠宝笈》
乾隆皇帝喜欢标榜自己爱文化、爱收藏、对古代文化敬仰可是出了名。一部《石渠宝笈》便是明证。“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皇帝便以“石渠”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据故宫专家介绍,清宫书画著录分三次编撰,分别在乾隆九年、乾隆五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因此成书分为《石渠宝笈》“初编”、“续编”和“三编”。《石渠宝笈》共著录了历代书画藏品万余件,是书画著录史上的集大成者,为后人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 横528厘米
《清明上河图》算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书画作品之一,但其真容一般都要等上几年才得以相见。这件被称为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的国宝,只有隆重的庆典活动才能请得动它。
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这幅作品展出过,此后则在中国香港和日本亮相。10年后,同样是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生日,该作品再度亮相,且是近十年来的首次全卷展出,共528厘米。怪不得排在记者前面的一位老外愣是拿个放大镜在那一动不动。而更多的人则会引经据典,一一将过往看到的资料与画面中的具体场景比对,北宋汴梁城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城乡风光与市井百态到底是如何的。漕运繁忙的汴河,虹桥上下之景,还有城内繁华的街市。画面中600余名人物,牲畜近百头,房舍百余座,舟船25只也是各有各的生动。
与《石渠宝笈》中不少国宝的命运一样,在藏入清宫后,《清明上河图》被溥仪以赏品的名义交由其弟溥杰带出宫外。1932年,它曾被存放在吉林长春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57年经东北博物馆转存到故宫博物院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