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藏趣逸闻 | 艺术投资 | 鉴藏知识 | 藏宝名家 | 大众论坛 | 名家专栏 | 藏宝展厅 | 艺人艺语 | 收藏资讯
藏宝市场 | 影像艺术 | 作品展览 | 当代艺术 | 艺术新闻 | 名家访谈 | 名作推荐 | 推荐媒体 | 展览评论 | 推荐画廊 | 艺术分类
访客您好,欢迎访问藏宝艺术网。今天是
 焦点新闻 > 新闻动态  返回首页 >  焦点新闻 >> 新闻动态
2015年艺术金融凭借政策好上力
更新时间:2015-2-1   【字体:

  2015年新年伊始,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度“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准备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文化金融扶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文化金融扶持项目遍及文化产业的各大子行业,涵盖了贸易、消费贷款等多个种类,从中可以看出政策想要进一步撬动文化产业信贷融资的意图。几年前,文化金融工作正式起步,从多方热议文化金融概念、探索出路到文化金融呈现形式推陈出新、花样百出,如今文化金融在现有形式上正在朝着深耕细作的方向发展。

  而艺术金融这几年的态势也大致经历了从各种艺术金融形式的井喷、被炒作追捧,到市场调整突显风险问题,再到相关监管的后发到位这几个阶段。随着去年艺术品信托的集体陷落,此前风光一时的各种艺术金融形式也基本上归于沉寂。这也表明了仅仅靠资本入市、资金推动的大幅市场行情不可能长久维持,金融形式对市场的支持最终需要回到市场的基本面上,需要切合艺术市场的一般市场特征及其特殊属性。可以展望,2015年诸种艺术金融形式冷热分化将更加明显,不排除针对艺术市场的细分市场特征的新型模式将抢占风头,例如去年大热的微信拍卖对中小型市场的开拓。

  笔者以为,在国家战略打“文化牌”的基调不变的前提之下,艺术市场无论从“中国创造”的高端层面,还是从“中国设计”的中端层面上而言,仍是充满了机遇,艺术金融的创新需要把握在基本面以及政策面等方面的调整变化。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工业生产总值的增幅继续维持下行趋势,GDP等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速相应放缓。对实体经济并不乐观的预测也最为直接地影响到艺术品拍 卖市场的景气度和信心指数。这表现为2014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资金的短缺,藏家惜售、买家谨慎,明星拍品的标杆效应无法更多地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板块轮动

  的背后是不同藏家群体的轮动乃至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型。近一两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以及中西方艺术文化形式对话是学术与市场的热点,深刻地影响着市

  场风格。这种纵向与横向的文化转换与文化对话尤其体现在当代水墨的实践与讨论之中。酝酿已久的当代水墨成为2014年艺术市场的热点,并且抢占重要市场份 额,并非没有道理。在市场调整态势继续深入的情况之下,新的艺术金融形式如何更好地切合目前市场的基本情况,可能还是需要首先面对市场的基本现状。

  在市场消息面上,去年相关监管部门有关艺术品信托与艺术品基金的发文也表明了高层对不同艺术金融形式迥异的态度,特别是对于高端市场风险的严控。可以 预计,今后艺术金融的介入侧重点会更多地从艺术品二级市场的炒作转向一级市场的培育。不过在中端市场方面,艺术设计的概念崭露头角。与高端的“艺术创造” 不同,艺术设计与当下文化产业高端化发展,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以及生活的智能科技化都密切相关。

  如今,制造业出清过剩产能、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例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概念除了带来通商贸易 的经济效应之外,其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效应也已经被重点关注了。而信息产业和智能技术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产业结构将有所优

  化,智能科技与衣食住行的结合,使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变,也深刻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去年各地文博会项目增长,文化科技、文化金融产业跨界融合的新产 品、新业态的出现也令人瞩目。这些政策面上的利好都使得艺术设计概念更受追捧,这已经悄然反映在家居、饮食、服装等诸多文化消费层面之上了。

  纵观市场高端与中端的两大层面,前者的调控转型与后者的跨界升级在深层次上还是呼应着这一轮国家文化政策的导向。艺术金融也许只有真正切入市场的基本面,并结合政策面,才能找到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

 

 

  • 上一篇文章: 紫檀:好木材的养生之道
  • 下一篇文章: 借力电商小玉种逆市异军突起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
    备案号;京ICP备080465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