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已有130年的历程。其间收藏的器类始于制作精美、雅俗共赏的明清瓷器,继而扩展到玉器、金银器、珐琅器、牙雕等整个明清时代的装饰艺术,再进一步扩展到中国古代的青铜礼器、玉器、陶塑和佛教造像,并且随着西方对于中国艺术研究的深入,观众和收藏家逐渐领略到中国书画艺术的深邃文化内涵,最终全面地了解绵延不断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其收藏历程则见证了美国,或是说西方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过程,收藏过程中所形成的收藏家、赞助人和博物馆业务主任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或许可以给国内的博物馆提供有益的借鉴。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它位于纽约市中心,面向第五大道,背临中央公园,自南向北跨越四个街区,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图一 、大都会博物馆外景)。大都会博物馆是一座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和艺术品种类繁多,有200多万件,涵盖了世界各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大都会博物馆设有17个部,亚洲部是其中最大的两个部之一。亚洲部的收藏按地域划分为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不包括中亚、西亚。亚洲部的收藏约有3.5万件,其中中国的文物、艺术品约有1.2万件,包括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漆器、金银器、石雕、彩塑,还有相当丰富的纺织品和古典家具等门类。 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始于1879年,迄今已有130多年。这130年的收藏过程,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与历史认知的过程;也记录了收藏家、赞助人和博物馆业务主任的密切合作,充实大都会博物馆中国收藏的历史,他们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或许能给国内的博物馆提供借鉴 1945~1970年:收藏的稳步进展和唐代金银精品的入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美国博物馆开始积极收藏中国文物,大都会博物馆也不例外,收藏的范围和质量相比以前有较大的扩展,收藏的节奏亦渐趋稳定。在这二十多年里,远东部接收了为数不少的捐赠,包括汉代的釉陶建筑模型,唐宋的佛像、石雕,明清两代的官窑瓷器、丝织和刺绣。依靠社会赞助和馆内的收藏基金,博物馆购入了一批重要的唐代三彩陶器、陶俑和金银器。唐三彩的骑马人物俑左手揽辔,右手扬鞭,刻画出唐代贵族出行时仪仗队伍的威仪;高大的骆驼俑昂首挺胸,神态生动,展现出丝绸之路上商旅行列的风情。金银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其精美程度可以和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金银器相媲美,有鎏金银盘、盏、碗、香薰、剪刀等,其中一件饰有细密花鸟纹的鎏金叶形银盘,不仅展示了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而且提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图七、唐 花鸟纹叶形银盘)。 1970迄今:中国书画的收藏盛期和五千年中华文明序列的建立和完善 20世纪70年代迄今,是大都会博物馆中国艺术收藏的黄金时代。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迅速增长壮大,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收藏。这一成就归功于大都会博物馆历史上几位杰出的人物。其中首推曾在60年代做过美国财政部长、后任大都会董事会主席的狄龙(Douglas Dillion)先生。狄龙在70年代初对大都会的收藏做了一次调查,发现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书画,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弱项,因此决定着重收藏中国书画。狄龙亲自捐资上千万美金,并号召纽约地区对中国艺术有兴趣并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贤达捐款,不仅设立了收购中国艺术的基金,而且还设立了聘任中国艺术专家的基金。董事会决定聘请美国著名的中国书画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方闻(Wen Fong)担任远东部部长,指导中国书画的收购。方闻在中国出生,少年时期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大学期间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取得美术史博士学位。他将中国注重古代著录、印章、题款和笔墨的传统鉴别方法与西方美术史对作品结构和风格的分析相结合,创立了新的鉴别方法,对过去传为唐、宋、元、明的书画重新审定、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探索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他培养的一批新型的中国美术史学者,被称为“普林斯顿学派”(Princeton School),在美国美术史界声名卓著。
 图八、北宋 屈鼎《夏山图》卷
 图九、元 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卷
 图十、宋 米芾《吴江舟中诗》卷
大都会博物馆同时还收藏了明清两代董其昌、徐渭、仇英、龚贤、四王、八怪等著名书画家或画派的作品。由于狄龙的精神感召和方闻的学术威望,纽约地区的一些著名收藏家纷纷将收藏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收藏家顾洛阜(John Crawford)捐赠的北宋郭熙的《树色平远》、北宋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传》和米芾的大字《吴江舟中诗》(图十、宋 米芾《吴江舟中诗》卷)等绘画和书法作品。这一批稀世珍宝扩充了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使其中国书画形成了颇有规模的系列。狄龙又捐资赞助中国书画展厅的修建,以便能够分期陈列这批艺术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