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写意与抽象表现的完美结合
——读陈雨顺自然风情油画
30多年来,陈雨顺怀着一种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的激情,以一个独行侠的坚定和潇洒,行走乡土,回归自然,坚持在风景写生中探索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色彩语言和艺术语境。通过对大自然激情的色彩美感和意象表现,探索文人写意与抽象表现相结合的形式,体现了自己对大自然对故土乡情的依恋和偏爱,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审美追求。陈雨顺的这种依恋、偏爱和追求,可以说近似宗教信徒的执着与激情。读他的油画写生是一种享受。在享受和感动之余,我们会禁不住萌发自己对大自然、对故土的怀恋和热爱。 一、色彩美感与意象表现完美结合
陈雨顺的作品弥漫着一种激情,这种激情是通过斑斓瑰丽的色彩喷射出来的,是画家与大自然灵魂交融、真诚对话的结果。陈雨顺说,大自然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我们不能带着侥幸的或者说某种庸俗的心态去索取。画家的这种关爱自然、热爱生命和追求自由的本真和坦诚,催发了画家多姿多彩的审美意趣、精神意象和创作激情,从而实现了色彩的形式美感与理性的精神意象完美结合,也就造就了作品的至善至美的雅致品位。 作品对大自然色彩美感的表现,显然是形式不是目的,更不是纯视觉化的表现。在陈雨顺看来,色彩美感只是画家对作品主题的一种审美态度及其表现形式,画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物象主体的各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内在深处的某种感悟。于是,作品是一种物象化的暗喻,是画家发自内心急于诉说或表现的一种意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形式与表现并不是艺术的本身,艺术的本质在于人的心,在于人的意,更在于人的情。”我们往往习惯地通过某种社会关照的眼光来审视这种色彩美感,殊不知,绘画往往正如音乐的欣赏与诠释具有不确定性一样,很多画作所表现的“内容”或主题既深刻但又可能模糊。陈雨顺的画作中,很多都洋溢着一种激情奔放之美,但即使是有些印象摹写的风景,也屡见抽象的色彩表现形式。色彩作为绘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它与其它基本元素显然是相依存的,点线面的激情演绎与形象造型的艺术表现无疑是相辅相成的。诚然,色彩美感的追求并不是画家纯粹视觉化的追求,在笔者看来,即便是对色彩和光影十分崇拜的画家,他也可能在潜意识中追求色彩表现的纯视觉化以外的某种意象性的暗喻或蕴涵。在这一点上,相信即便是早期印象派的先驱们也概莫能外。 陈雨顺的画,为什么能让人感动?因为他通过色彩美感,将生活中受感动的自然和风情的气韵和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哪怕是一片梨花园、一个樱桃林或者乡村僻静的裸泳场,通过画家激情的色彩表现和演绎,自然引起大众共鸣。画家的审美观念和精神意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必定是画家多年的生活历练和艺术探索的形成过程,当然从作品角度上说自然也是主体意象与形式表现的和谐过程。因此,初读陈雨顺的《自然系列油画》,我为其色彩美感震撼!又读他的《风情系列油画》,我为其乡土情结感动!再读他的《中国风景大系列》,我为其审美理念和艺术精神所折服!我们万万不可忽视陈雨顺画刀下的《桃园闲趣》、《农家乐》、《东泉裸浴》和《山那边》》等这些反映大众生活常态的黎民俗趣的现象,万万不可只从“色彩印象”来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表现冲动,否则我们势必得出纯粹印象主义的结论!如果我们将陈雨顺这些自然风情画作看作是纯视觉化的“色彩印象”的话,我们就有可能误读甚至亵渎作品的艺术本真和精神内涵。在我看来,那些神奇的色彩背后蕴含着画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偏爱、对自然和生命的虔诚关注、对乡土人文风情的拳拳情怀,以及其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和社会担当。 初读陈雨顺的画作,我多少会联想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遗风,但应该说那绝不是或不仅仅是陈雨顺画作所追求的审美理念和艺术精神,更不会是陈雨顺画作的旋律和灵魂!我以为,陈雨顺的画作,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意象的色彩表现形式。 二、内容形式与审美精神彰显和谐
陈雨顺的风景写生,洋溢着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本土情怀和浪漫的写意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写意与西方印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的完美结合。在表现形式上,陈雨顺画作通过丰富的色彩元素和油画语言,诗意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乐观审视、殷切关照和美好渴望;他通过抽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生态,彰显了自己的审美偏爱、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作品或含蓄委婉、或激情张扬、或思乡怀土、或思接广宇。在题材选择上陈雨顺几乎不追求“内容决定形式”的宏大叙事或“主题”创作等流行选题形式,也不张扬“好为人师”的所谓社会思辨意识或社会批判精神,而往往只是对自己身边的自然风情甚至小花小草激情歌唱,只是对千姿百态的人生况味声声嗟叹。他几十年如一日,紧贴乡土、亲山善水,艰苦写生,乐此不彼!令人欣慰的是,陈雨顺这种多少染点印象主义遗风的艺术态度和形式美感追求,却创作出不少反映生活意趣和时代意象的佳作,却有不少作品彰显艺术意境和精神气韵之美! 这些年来,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艺术界在艺术创作上太流行“内容决定形式”了。尤其是“体制内”的艺术家们常常无法摆脱“主题先行”或受名利诱惑的“命题作文”,以至于不少作品形式缺乏美感、内容苍白、缺乏艺术生命力。陈雨顺的画作中,刀法之豪迈、色彩之美感、造型之精简、气韵之生动等等,都是吸引我们的“形式”,而不一定是宏大叙事的“主题先行”,有的甚至是艺术表现力强烈的“形式先行”。色彩美感是他画作最强调的元素之一,他的色彩表现又不是庸俗花哨的“颜料游戏”。可以说,中国传统文人的写意精神与西方抽象的意象表现,在陈雨顺的油画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现。经过30多年的自然陶冶和形式探索,陈雨顺在激情创作之同时能够理性地寄予了色彩一种至善至美的魅力,让它“担当”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角色与“使命”,从而寄托他对自然、对故土、对人生和谐而美好的向往和渴求,于是,形式与内容在这里彰显了和谐。看来,还是大师吴冠中在论述绘画艺术时说得好:“内容不宜决定形式,它利用形式,要求形式,向形式求爱,但不能施行夫唱妇随的夫权主义”。 在长期的油画写生创作中,陈雨顺都怀揣一颗虔诚、感恩和关爱的心情走向自然,借大自然抒发情怀,不论是瞬息万变光怪陆离的光影色象,还是春夏秋冬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他都以一种至诚的心态去面对,都以自己一种独特的审美偏爱和色彩偏好去表现。他说,“要真正掌握好油画语言,唯有到自然中去接受光的洗礼。通过对自然的感悟,并将这种从大自然中获取的视觉感受转化为自己创作中的表现意识”、“只要我们真诚地关爱自然,理解自然,我们就会得到自然的丰厚的回报”(《陈雨顺油画风景》p48)。最让人羡慕的是,陈雨顺居然能利用三尺讲台激情粉墨的闲暇,有意无意间浪漫效法莫奈、塞尚、梵高、高更等大师们的审美理念和自由精神,像当年的梵曾在艺术创作成熟期仍放弃奢侈而投身郊野摹写自然、理解自然、感悟自然和创造自然一样,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乡土的感恩之情,投入大自然和乡土的怀抱,醉心探索充满美感的色彩、造型和笔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了一批批优秀作品。 印象写实也好,抽象表现也罢;乡土情结也好,本土指向也罢!陈雨顺孜孜不倦追求的是一种激情而诗意的精神审美意象及其艺术表现形式,探索的是体现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精神和反映乡土文化意象的本土油画风格。因此,陈雨顺油画色调鲜明而亮丽;造型精简而典雅;笔法潇洒而果敢;笔触豪放、明快而节奏感强。一句话,色彩醉人,情调诱人,意蕴感人,气韵动人。 |